《法華經.觀世音菩薩普門品》詳細說明了觀世音菩薩於娑婆世界利益眾生之種種事蹟。經中說到,受苦眾生一心稱念「南無觀世音菩薩」,菩薩即尋聲救苦,令得解脫,故稱觀世音菩薩;《心經略疏》曰:「於事理無礙之境,觀達自在」,又稱觀自在菩薩。所以觀音菩薩名「觀世音」,又名「觀自在」。觀世音是使眾生離苦得樂、消災免難的菩薩;觀自在則是教導眾生要能夠不斷深入的觀照自己,達到心無罣礙,遠離種種顛倒妄想,即是自在。
菩薩 出家的因緣
觀音菩薩是多劫以來的應化聖賢,年代邈遠,其最初示跡因緣已無從稽考。國內有兩本書,一本為《編年通論》,一本為《汝州志》,記載有關觀音菩薩的事蹟,可以做為參考。據《汝州志》記載:春秋時代有一個楚莊王,他有三個女兒,三公主叫妙善。楚莊王病重,醫生說要親人的眼睛合藥,妙善公主便將自己的眼睛挖出來調藥給父親服用,果然治好了父親的病。楚莊王非常感動,後來妙善公主出家,便給她蓋了一座寺廟。不久,妙善公主便現出千手千眼的莊嚴寶相,這就是觀音菩薩千手千眼典故的由來。
而實際上,觀世音菩薩在過去久遠劫以前就成佛了,號「正法明如來」,為了普度眾生,倒駕慈航以菩薩的身分乘願再來。我們透過民間記載,了解觀音菩薩是如何出家修行成道,我們緬懷菩薩的同時,藉由菩薩大悲大願度化眾生的事蹟,來勉勵我們佛弟子學習菩薩的精神,心懷慈悲,堅韌的修行。
觀音菩薩 在哪裡
《楞嚴經》云:「隨眾生心,應所知量」。《普門品》講菩薩三十二應身,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示現什麼身。觀世音菩薩代表自性的大慈大悲,所以見到觀音菩薩的形像,聽到觀音菩薩的名號,我們要向觀音菩薩學習,愛眾生勝過愛自己,把我們的大慈悲心引發出來。
如果每個人都能把大慈悲心發出來,心心念念幫助眾生離苦得樂,把觀世音菩薩的精神落實在心裡、落實在行為上,就是觀世音菩薩。
所以觀音菩薩在哪裡?無處不在!
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同為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之脅侍,三者合稱西方三聖。《楞嚴經》裡宣揚什麼?宣揚念佛法門。念佛要用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的方法去念,佛號從內心生起,口中念出,耳聽進去,句句分明,這就是念佛法門的「反聞聞自性,性成無上道」。《華嚴經》最後勸我們念佛求生西方世界,十大願王導歸極樂。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即使是下下品往生到凡聖同居土,也可以和觀世音菩薩攜手同行。天天跟菩薩聚會一處,形影不離,修學一定不會退轉,必定一生圓滿成佛。這樣殊勝的利益唯獨西方淨土才有,所以我們一定要發願求生淨土。